2022年3月25日,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4会议室举办了“2022思政领航 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国方案研讨会暨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育人模式报告会”。校长、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瑶琪,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海涛,副校长、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国辉、朱凌云,校长助理李涛,基地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基地主任李桂君主持。
![](/__local/5/7E/F9/63DC48843D9A68456C0E27DB88E_4822A058_7087B.png)
王瑶琪校长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路者,其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的未来经济学家。这要求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既夯实基础又突破创新,让学生在经典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追寻真知。基地建设是在人才培养“无人区”中的探索,其成果要有外溢效应,要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分享,为全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__local/5/CC/AC/2AB40CB2E463C6D84E830DB9E91_984C4C61_1BB1A.png)
![](/__local/2/22/3A/5864C7A8C59C8AAD815B2224B66_CF3D9289_1CCFC.png)
孙国辉副校长认为,基地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对我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具有标杆作用,要持续探索,不断发展和创新,这需要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协作和配合。马海涛副书记指出,基地的申报工作不易,面临的建设压力更为艰巨。目前基地在明确的定位指导下,工作成效逐渐彰显。未来要坚持本土化、国际化、时代化和理论化的建设理念,加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朱凌云副校长提出,各部门都要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的创新工作中来,基地班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特区”和书院制改革、一站式社区的试验田,在选拔、考核、培养全过程中要融合、创新,有特色、有情怀。李涛助理建议:一要加强统筹,实现多改革平台联动;二要强化培养,体现强度、温度、高度和广度;三要加快创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基地建设不能求广求全,要求新,要有特区的创新精神和魄力。
![](/__local/0/3A/0C/B59206440255E3354F91893464E_09216BCD_1D215.png)
![](/__local/F/8D/6E/A3103422B0E2138F7ADB0FC5C7A_B3EC3F8B_1E56C.png)
![](/__local/A/49/06/E339CA38842E991D36331D7CCA3_6C24D8D1_5C200.png)
会议听取了由3308维多利亚优惠大厅院长、基地主任陈斌开主任关于《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基地学生培养模式的报告》。陈斌开从基地基本情况、建设理念与举措、未来展望三个维度进行了汇报,强调了“本土化、国际化、时代化、理论化”的育人理念。他表示,未来基地将坚持探索,创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教务处处长、基地主任李桂君就陈斌开的基地工作汇报做了补充说明,表示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基地继续遵循教育部要求和校发2021年24号文,坚持高质量发展。
会上,基地管理委员会、各有关部门就基地的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展开了研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助力新时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国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基地管理委员会审议并决定聘请十位专家为基地拔尖人才培养顾问。
本次会议为未来基地开展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